4月12日,以“助推學校構建高質量現代化後勤保障體系”為核心,“教育後勤數字化轉型”為主題的CCLE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在江蘇南京盛大開幕。作為受邀參展單位,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電子政務建模仿真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攜智能機器人參展,助力校園數字化發展。
2018年福州首次“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實驗室成功發布智能機器人,是國内首創國際領先的可信數據采集和數據協同的國産化數字裝備。2019年機器人進入校園,作為助力精細化協同管理的智能裝備,其具備數據采集、處理、分級報送、風險預警能力。它可以直接對接儀器儀表、傳感器、控制設備,也可以支持基于本地局域網對接辦公與生産管理信息化系統。智能機器人能自動完成數據采集上鍊,有效保證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和鮮活性。智能機器人的使用部署遵循“數據在本地,服務在雲端”的模式,數據都存儲在本地化部署的機器人中,業務模型、展示模型雲端部署,數據的安全性從根本上得到了保障。
展會上實驗室生态技術中心主任齊亞超博士針對目前高校的後勤數字化建設以及數據服務商業模式問題,以《數據治理數字化裝備在高校的應用》為主題進行了相關案例分享。齊主任表示,不同于終端型智能機器人,實驗室研發的機器人作為節點型協同機器人其去中心分布式的作業模式1:1還原了現實業務場景的協作關系,能快速響應多方協作中的價值傳遞,使數據有依據的來、有需求的去、有背書的用。智能機器人通過數字化技術創新實現“去信息孤島、平數據煙囪、填信任鴻溝”, 在校園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助力高校實現彎道超車,為高校構建互信的生态閉環,觸發無限的數字化發展潛能。本次發言得到多位專家和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關注及充分肯定,肯定了智能機器人是數字化領域的一項創新成果,為高校數字化建設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
齊亞超主任發言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後勤工作的數字化、智慧化水平,提升學校後勤管理工作逐漸由傳統經驗管理向數字化、科學化管理轉變,實行精細管理,推行細節服務,響應國家雙碳目标。實驗室與中國農業大學在中國教育後勤協會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二屆第二次全體委員大會上簽署校園數字化建設合作意向書,為推進中國農業大學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攻堅、助力。
實驗室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意向簽約儀式
目前,實驗室數據治理與協同服務體系相關理論研究與技術已初見成效,在數字高校領域已投入使用并且效果顯著。智能機器人定位為數字化裝備,是高校管理及數字化轉型的最佳突破口,從管理層面、技術層面及經濟性方面都具備極大優勢,其應用及普及能夠真正做到數據在自家,服務在雲端,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數據驅動業務,從流程驅動轉變到數據驅動,真正實現高校數字化建設的紮實的第一步。
借着2023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未來實驗室将着力為良性數據治理下的數字校園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數字化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