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貿易便利化服務裝備在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展出,實驗室為跨境貿易便利化提供中國方案

時間:2023-09-18作者:王巍文章來源: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浏覽:226

近年來,中國同東盟跨境貿易蓬勃發展。

1991年,中國和東盟正式開啟對話進程,此時雙方貿易額為79.6億美元,2022年達9753億美元,30年來,貿易額擴大了122.5倍。

當前蓬勃發展的跨境貿易,對跨境貿易數據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戰。

為了有效發揮跨境貿易數據的生産力作用,電子政務建模仿真國家工程實驗室南海研究中心聯合共建單位自主研發了基于數據業務網技術的跨境貿易便利化服務裝備。

跨境貿易便利化服務裝備圖


電子政務建模仿真國家工程實驗室王小芳副主任接受相關媒體采訪表示,通過跨境貿易便利化服務裝備,構建跨境貿易數據利用的全新技術方案,可以對營業執照數據、進出口經營權數據、企業信用數據,出口許可數據、貨物資産數據、貨物裝箱數據,貿易合約數據、訂單履約數據、交易支付等數據實現要素化、資産化流轉,滿足數據防僞、保真、溯源、保鮮要求。

南海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承國介紹,當前跨境貿易利用存在以下難點:1、技術難。數據存在主權,國與國之間難以通過傳統的數據彙聚方式實現數據共享,需要以充分保障各國數據主權為前提。2、建設難。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信息化建設水平也相差較大,難以一定的标準進行信息化建設或改造。3、管理難。各國對跨境貿易的管理方式存在差異,難以通過流程再造的方式提升協作效率。

實驗室的跨境貿易便利化服務方案以互聯網為基礎,使用了數字空間技術、數字憑證技術、自組織區塊鍊技術、分布式通信技術,通過自主研發的跨境貿易服務裝備,構建數據要素的業務網,具備數據生産、流通、存證監管、安全治理等功能,能有效解決上述難點痛點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揮數據要素的生産力作用。20221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構建數據産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初步形成我國數據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本次實驗室南海研究中心的受邀參展,是貫徹落實“數據二十條”文件精神,積極開展數據要素化、資産化的生動實踐,也為中國——東盟跨境貿易便利化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