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0日,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24學術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900餘位業内專家、學者齊聚會場,共同慶祝研究會四十周年華誕,探讨計算機基礎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路徑。
大會主題為“AI賦能,開創計算機基礎教育新格局”。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榮譽會長譚浩強,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會長黃心淵,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姜恩來在大會開幕式上緻辭。譚浩強會長對近年來研究會的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強調40周年是一個新起點,相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能夠在新的挑戰面前,繼續發揮專業優勢,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的人才,做出更好的成績。姜恩來副會長高度贊揚了研究會為行業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強調研究會要從服務國家大局的高度出發,深刻領悟教育事業的社會責任,要通過提升高等教育質量來支撐國家人才戰略的實施,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為慶祝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成立40周年,本次大會還進行了系列紀念活動。大會頒布了藍皮書《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24》、藍皮書《智能時代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2024》,發布了《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指數》及6項計算機教學團體标準。大會頒發了譚浩強教育基金傑出教師獎、40周年卓越貢獻獎、40周年特殊貢獻獎、2024計算機基礎教育優秀教師獎、2024計算機基礎教育新星教師獎、2024優秀學術成果獎、40周年優秀專委會獎、40周年優秀會員單位獎等諸多獎項,以表彰在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
在本次大會,經專家評審,我院教師榮獲兩項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24年學術成果獎。劉傑教授作為教改項目負責人所完成的立項課題《新工科背景下融合人工智能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建設》,榮獲優秀教改立項成果獎。該立項課題的研究成果和創新點主要包括:一是将計算機基礎融合人工智能,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二是通過面向新工科和行業前沿應用,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三是通過建立豐富完善的課程支撐體系,形成學生的計算思維邏輯。
我院劉傑、鞠成東、叢曉紅等教師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C程序設計與問題求解》,榮獲優秀教材獎。該教材旨在提高計算思維及問題求解等高階能力的培養水平,通過引入數值計算和人工智能作為教學内容,滿足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需求。教材編寫的特點和特色是:以“運用計算思維,強調問題抽象”、“弱化語言語法,強化程序設計”、“側重案例剖析,聚焦問題求解”、“突出數值計算,拓展求解能力”和“融合人工智能,提升高階能力”為特色,以“計算思維”為核心,以“問題引導和案例分析”為驅動,以“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為原則,突出問題求解“抽象化-符号化-程序化-自動化”這一主線,将常用算法、數值計算和人工智能算法有機融入程序設計相關知識單元,突出問題求解等高階思維能力培養。
本次大會旨在持續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确數字化發展的總方向,在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立自強,特别是在AI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創新應用方面,進一步提升研究會在行業的影響力,為計算機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開創新局面,為國家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心淵會長強調,面對人工智能轉型與技術革新的挑戰與機遇,研究會始終與國家科技戰略同頻共振,緻力于推動我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普及、發展與創新,以開放包容的心态、創新的思維、再次創業的精神,繼續引領計算機基礎教育領域實現新的突破與變革,為更好地服務國家科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貢獻智慧和力量!